上一篇内容

下一篇内容

我们先简单说说企业的类型和交税类型。企业最常见的有 公司制,个人独资企业+个体工商户,合伙企业三种类型。一般通过企业名称能大概判断。判断不了的,请到全国企业信用网上,自行看企业类型。
比如某某有限公司,即公司制。
比如某某工作室,可能是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。
比如莫某合伙企业,则是合伙企业。
公司,是指依照《公司法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。公司是企业法人,有独立的法人财产,享有法人财产权。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;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。
个人独资企业,是指依照《个人独资企业法》在中国境内设立,由一个自然人投资,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,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。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。
合伙企业,是指依照《合伙企业法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,共同出资、合伙经营、共享收益、共担风险,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。合伙企业也不具有法人资格。
我国企业所得税仅对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征收。所谓法人资格,是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,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。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是公司。因此,只有公司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。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。
在简单说下各类型企业交税种类。中国三大主要税种,即增值税,企业所得税,个人所得税。
增值税和利润没有关系,此文就暂且忽略不谈。
说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。
某某有限公司类公司制企业,如果有利润,先要交纳企业所得税。交完的企业所得税即税后利润,在计提一些企业准备金后,就可以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利润分配,如果分配给股东,那么自然人股东还要交20%的个人所得税后,才是最终拿到手的最终金额。但是如果企业不进行利润分配,不分配给股东,因为已经交纳过第一道税-企业所得税,所以如果不分配,个人所得税也不用先交。
对于合伙企业而言,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、合伙经营、共享收益、共担风险,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。所以合伙企业是一个人合企业,核心是人,合伙企业本身不是一个纳税主体,几个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共同经营实现的利润,合伙企业本身不交税,而是根据合伙协议约定,先把利润,算到每个合伙人头上,去计算个人所得税。
在旧税法下,我国曾一度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,但自2000年纳税年度起,国务院明确规定对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,仅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。
新旧税法的主要差别是:新税法下,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才能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;旧税法下,除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外,进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分支机构(本身不具有法人资格)也可以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。
法律法规依据
(1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(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,主席令[2007]第063号,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)第1条。
(2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(国务院2007年12月6日颁布,国务院令[2007]第512号,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)第2条。
(3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》(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)第2条。
(4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》(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,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)第2条。
(5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(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,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修订)。第2、3条。
(6)《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》(国务院2000年6月20日发布,国发[2000]16号)。
(7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》(国务院1993年12月13日颁布,国务院令[1993]第137号,2008年1月1日废止)第2条。
(8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》(财政部1994年2月4日颁布,财法字[1994]第003号,2008年1月1日废止)第3、4条。
版权声明
上一篇内容
下一篇内容
创业第一步,可别走错路!
贸易采购型(企业所得税)税收筹划方案
企业利润型(企业所得税)税收筹划方案
老板应该了解的10大财税知识
国务院常务会议:决定完善政策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
重磅!税务局出手了!江苏某企业被追缴社保200余万
注册个人独资企业和一人有限公司的区别
定了!国务院:明年1月1日起社保五险一金费用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
最新!财政部:上半年国家税收增幅达14%,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0.3%
中小企业合理避税方法
返回顶部
税收助手
专家咨询
节税计算